韩信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在秦末大乱之际,要说谁能打败项羽,那就只有韩信了。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力能扛鼎,是那个年代战神的化身。他曾经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打败章邯数十万大军。刘邦曾经组织诸侯二十万大军讨伐项羽,却被他一举击溃,打得刘邦连老婆孩子都来不及带走。
韩信看似无名小卒,在项羽军中常被排挤,只能给霸王看营帐大门。可是到了汉军后,受到刘邦和萧何的极力推荐,拜为大将军,统领刘邦手下所有兵马。最后在垓下一战成名,不仅击溃项羽部队,而且逼得霸王乌江自刎。
然而同为汉初三杰的韩信,他的下场比另外两位惨太多了。除了因为刘邦忌惮功臣外,他自己也有许多作死的成分。当年刘邦为了笼络人才,对投降的将领大肆封赏,韩信原本是刘邦本部人马,可是因为常年征战在外,也受到了封王的待遇。
楚汉争霸的五年,对于刘邦集团来说,可以分为刘邦挨打三年,韩信打人两年。头三年刘邦与项羽在鸿沟一带对峙,那时的项羽勇猛无敌,手下将士奋勇无畏,刘邦的部队被打得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好在有萧何在后方持续提供兵员和粮草,要不汉高祖早就嗝屁儿了。
不过刘邦不是完全的被动挨打,他派出了韩信沿北线收复齐国等地。韩信果然不负众望,率军入齐,成功收复齐国,为此,刘邦还将韩信封为齐王。眼见项羽后方已经平息,可以成包夹之势了,刘邦立即命令韩信从后方夹击项羽,可是韩信犹豫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韩信就是这么做的。他犹豫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现在他已经统领齐国境内,可以和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人臣和人君的抉择上,韩信举棋不定。帐下的谋士不断地劝说韩信拥兵自立,韩信则感激刘邦提携之恩,不愿背弃。
当时的战况并没有完全满足合围条件。楚军虽然已经略显疲劳,不过项羽乃是霸王转世,绝对不可小觑。如果起全国之兵与项羽证明较量,胜负未知。与其冒险一搏,不如静待时机,等到楚军士气低落,再从后方包围,可以一举歼灭项羽。
韩信准备等待,等待的代价就是让自己的主公刘邦继续挨项羽的打。而刘邦哪里是肯吃亏的主,眼看自己手下的将领用出卖自己的方式获取成功,心里那叫一个恨。可是眼下的刘邦还没有办法,只能让韩信继续卖自己。
终于熬完了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到了该收拾韩信的时候了。某一日,韩信接到刘邦的命令,让他进京述职。而在未央宫等待韩信的却是吕后。曾经刘邦答应韩信三不死,见天地不死,见面不死,见金不死。
于是吕后将韩信用布包起来,吊在未央宫的房梁上,让宫女们用竹签将韩信刺死。可怜的一代兵仙韩信,竟然死在了最恶毒的女人手上,当年他把敌人打成筛子,现在被人戳成刺猬。韩信临死之前仍然不忘高喊一句“我不服”,来表达内心的怨恨。
刘邦杀死韩信后,又先后处死了英布、彭越等诸侯王。最后在众臣面前杀白马盟誓,非刘姓者不封王。可惜历史不像刘邦所设计地那样发展,不久之后,刘邦去世,吕后掌权,将吕家子弟全部封王。平定吕后之乱后,刘姓的诸侯王又起兵造反,也就是后来的七国之乱。
结语:国家的治理不是靠一两个人的英明决策就能完善的,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结晶。汉朝文景之治靠的是两代皇帝的心血,明朝仁宣之治则是四代人努力的结果。唐太宗如果没有隋朝和老爸李渊的支持,也不可能建立贞观之治。
韩信虽然冤屈,但他也换得了青史留名。他的悲剧不能完全怪他自己,不过韩信本人仍有不能推卸的责任。为何他不能与刘邦及时沟通战略部署,所有的矛盾都不可能来自于某一方,刘邦与韩信两人都是造成最后悲剧的起因。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郑国最后善终在秦国;郑国是韩国人特地派到秦国修建水渠的,目的在于消耗秦国国力,使之
公元前312年,越王原本要伐齐国,经齐王游说,越不攻齐而攻楚,结果被楚打败。楚国乘越国
1、韩信由萧何举荐为将,最后也是萧何骗韩信入长乐宫,由吕后派人杀死。真是“成也萧何,
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是戈尔巴乔夫。既是首任,也是最后一任。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
水泊梁山108人,最后得到善终的有32人,分别是:柴进,鲁智深,武松,燕青,公孙胜,李俊,
《三字经》之所以叫“经”是说明这本书的重要性。“经”在传统文化里是一种较高的地位和
宋神宗赵顼不是宋仁宗赵祯的儿子,赵顼的父亲是宋英宗赵曙,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等史籍记载,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
刘墉是寿终正寝,享年85岁。在清朝男性人均寿命只有45岁的,刘
司马迁和司马懿同为司马氏,是同一个共同的老祖,是高阳之子
兰陵王是一个君王爵位,并不特指某一个人,不过历史上最出名
潘安即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是西晋时期文学家,安平
在《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晋景公是掉进粪坑,最后被呛死
征服者威廉有时又叫私生子威廉,在未成为英格兰国王前,征服
文艺复兴“文坛三杰”分别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也是文
纪晓岚有1位正妻:马月芳,3位妾:文鸾、郭彩符、沈明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