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年饮屠苏酒时一般是年少者先喝。而饮屠苏酒时则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据《荆楚岁时记》载:"必饮酒次第,从小起。"古人对此的解释是:“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酒。北周诗人庾信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反映的就是时人过年饮酒的情景。
到了魏晋时期,酒的品种中又增加了一种,即“屠苏酒”。屠苏酒可以算是一种药酒,相传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乌头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有益气温阳的功效。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苏辙有诗云:“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位名家真是为屠苏酒做了一个大大的广告啊。
到了唐宋,过年喝酒就更讲究了。由于经济繁荣,选择的余地自然也大了。一般来说,各家所饮的,并不限于药酒,还有其他的一些酒。此时,椒柏酒渐渐没人喝了,屠苏酒从此“一统江湖”。陆游便有诗云:“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肉也可以酿酒?
元明清时期,守岁之风盛行。漫漫长夜,饮酒更是不可少。此时,民间的中医养生仍以屠苏酒为主,至于达官贵人或宫廷之中,则花样百出,各种新奇之酒一一登场。史书记载,雍正喜欢喝羊羔酒,这是一种极富传奇色彩的酒。
早在唐朝,杨贵妃生日时,唐明皇所赏赐的二十种名酒中,其中便有羊羔美酒。
羊羔酒的制作方法为:“糯米一石,如常法浸浆,肥羊肉七斤,麯十四两,杏仁一斤,煮取苦水,右同羊肉多汤煮烂留汁七斗,拌前米饭,加木香一两同醖,不得犯水,十日可吃,味极甘滑。”
中原地区的人,过年喜欢喝酒,而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来说,春节更是无酒不欢。只不过,少数民族喝的大多是有民族特色的自酿酒,如藏族的青稞酒。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后,将酿酒技术传至藏族,于是形成了以青稞酒为主的酒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过年喝的酒,大多是保健酒,不仅可解解酒馋,还能强身健体。因此,那些酒连小孩都能喝。过年时,全家一起饮酒,其乐融融,不仅带着浓浓的年味,还有养生的功效,可谓一举多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1、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
宋代时出现—种便携式的取暖物件,名曰“汤婆子”,一直到现代,还有地方在使用。“汤婆子
年少者。古人平常饮酒是年长者先饮,而饮屠苏酒时则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据
古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是希望除病消灾。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为了祈求放
古人说的八尺大约在一米八、九左右。古代的各个朝代的尺长都不一样,商代,一尺合今16.9
古代传统礼仪中,“女士”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
七出之条: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
宋神宗赵顼不是宋仁宗赵祯的儿子,赵顼的父亲是宋英宗赵曙,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等史籍记载,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
刘墉是寿终正寝,享年85岁。在清朝男性人均寿命只有45岁的,刘
司马迁和司马懿同为司马氏,是同一个共同的老祖,是高阳之子
兰陵王是一个君王爵位,并不特指某一个人,不过历史上最出名
潘安即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是西晋时期文学家,安平
在《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晋景公是掉进粪坑,最后被呛死
征服者威廉有时又叫私生子威廉,在未成为英格兰国王前,征服
文艺复兴“文坛三杰”分别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也是文
纪晓岚有1位正妻:马月芳,3位妾:文鸾、郭彩符、沈明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