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人类历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
电子计算机简称电脑,由美国人莫克利、艾克特在1946年发明,在当时这第一台计算机重量是30吨,占用地面的面积是170平米,基本上无法轻易搬动,而且运算速度极慢,每秒只能进行五千次运算,仅仅是用来计算弹道的,与现在的电脑有天壤之别。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的设备,在当时叫做ENIAC,中文叫做电子管计算机,之后电子计算机发展迅速,并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才演变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电脑。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1946-1958年
从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之后的12年里,它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取得一些发展,其中硬件开始使用真空电子管,存储部件用的是磁带。软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2、第二个阶段,1958-1964年
这个阶段的计算机被称为第二代,并且体积上有了明显的US哦小,且运算的速度也更高,软件上已经开始使用很高级的语言,性能和稳定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3、第三个阶段,1964-1970年
发展到第三阶段后,计算机中开始使用一些集成电路作为元器件,而存储的部分开始用磁芯来代替磁带,软件上已经有非常结构化和规模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了。
4、第四个阶段,1970到现在
从1970年之后,电子计算机就开始使用一些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并且有数据库管理,电脑的体积也变得小了很多,有我们使用的笔记本、便携式电脑等等,现在我们用的电脑实际上就是在第四代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虽然有变化,但总体的方案是差不多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康熙帝第十三子是叫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
秦国统一六国包含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国人是为了纪念汉朝
第一届春晚是1983年,首届春晚播出时间:1983年2月12日20:00。《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春分是24节气的第四个;也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四个,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
春分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二十四节气为立春、 雨
天下第一陵是黄帝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莫言。2012年,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发行时间为1949年10月8日。邮票全套共四枚
宋神宗赵顼不是宋仁宗赵祯的儿子,赵顼的父亲是宋英宗赵曙,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等史籍记载,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
刘墉是寿终正寝,享年85岁。在清朝男性人均寿命只有45岁的,刘
司马迁和司马懿同为司马氏,是同一个共同的老祖,是高阳之子
兰陵王是一个君王爵位,并不特指某一个人,不过历史上最出名
潘安即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是西晋时期文学家,安平
在《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晋景公是掉进粪坑,最后被呛死
征服者威廉有时又叫私生子威廉,在未成为英格兰国王前,征服
文艺复兴“文坛三杰”分别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也是文
纪晓岚有1位正妻:马月芳,3位妾:文鸾、郭彩符、沈明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