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翻译是: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出自战国 孟子的《孟子·尽心下》,原文: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翻译是: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 尽心下》。
原文选段: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释义:
浩生不害问道:“乐正子是怎样一个人?”孟子说:“是个善人、信人。”(浩生不害问:)“什么叫‘善’?什么叫‘信’?”
孟子说:“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实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实又有光辉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万物就叫‘圣’,‘圣’到妙不可知就叫‘神’。乐正子是在‘善’和‘信’二者中,‘美’、‘大’、‘圣’、‘神’四者之下的人。”
扩展资料
“仁”是孟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本篇的中心议题,围绕“仁”与“不仁”在战争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显现,孟子对其蕴含作了深入诠释,进而阐发了他的民本思想、国家学说、教育理念、修养方法以及道统理想。
孟子的“仁政”主张表现在政治上就是“民贵君轻”,本篇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大胆见解,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他建议统治者,要使国家长治久安,首先要施“仁”于天下,“得乎丘民”之心,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戴。
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发展,自周公的“敬天保民”到孔子的宽民、惠民、富民、教民,都认识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作用,但在封建社会初期,认为百姓比君主还重要,哪怕只是在意识领域,也是一种惊人的思想飞跃。
从“民贵君轻”的哲学观念出发,孟子形成了他的“仁政”主张,在体制上他建议要做好五件事:重用仁贤,避免国家人才空虚;讲究礼义,防止上下关系混乱;完善政事,确保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重视财富积累,以备凶年之忧;加强教育,以防邪世之乱。
总之,要把土地、人民、政事视为国家三宝。这就是孟子的国家学说,与现代政治学中所讲的国家三要素:土地、人民、主权基本是一致的。
核心答案要点: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翻译是: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出自战国 孟子的《孟子·尽心下》,原文: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慈母情深》表现出了母亲的高贵品质,以及对儿子深沉的慈爱与支持,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
支持者认为,没钱真的不要生孩子,不仅耽误自己生活质量,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甲:你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于:其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
规行矩步,从善而登的意思是: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出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意思是:努力奋斗前行,不断探索,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
明眸善睐的意思是: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出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
从善如流的意思是:形容能迅速而顺畅地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成语
为善至乐的善和乐的意思是:善是好事的意思,乐是得到快乐的意思。为善至乐解释为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