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

来源:快懂网 2021-11-11 00:00 9869 人看过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是: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在江中飘荡暂泊的诗人,听到凄切的角声,联想到为躲避战乱,不但自己逃难在外,连朝廷都居无定所,可是眼下侵略者仍然猖獗,让诗人对眼前感到困苦,对未来感到迷茫。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是: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在江中飘荡暂泊的诗人,听到凄切的角声,联想到为躲避战乱,不但自己逃难在外,连朝廷都居无定所,可是眼下侵略者仍然猖獗,让诗人对眼前感到困苦,对未来感到迷茫。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是: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在江中飘荡暂泊的诗人,听到凄切的角声,联想到为躲避战乱,不但自己逃难在外,连朝廷都居无定所,可是眼下侵略者仍然猖獗,让诗人对眼前感到困苦,对未来感到迷茫。

野泊对月有感①南宋,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2.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1)在江中飘荡暂泊的诗人,听到凄切的角声,联想到为躲避战乱,不但自己逃难在外,连朝廷都居无定所,可是眼下侵略者仍然猖獗,让诗人对眼前感到困苦,对未来感到迷茫。(意对即可)

  (2)第一句,诗人在描写江月时,就用了一个“乱”字,此乱即是时局之乱,也是诗人心情之乱,然后又用戍角声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再用“酒添客泪”说明诗人想借酒浇愁,却愁更愁,最后,诗人本想打听朝廷近况,但得到的却是“群盗尚纵横”,这些,无不让诗人“愁心”凝重。(意对即可)

  赏析:

  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南北宋交替之际的一些爱国诗人在创作上多学老杜,这首诗亦为其一。尤其是杜甫的《登楼》、《宿府》、《登岳阳楼》等名篇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

  颔联和《宿府》的颔联极其相似:“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一写天容,一写角声,气象开阔,思绪深沉,景中有情,万古奇警。两联都是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切地表现了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的深沉忧患。

  尾联则暗用《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和《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核心答案要点: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是: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在江中飘荡暂泊的诗人,听到凄切的角声,联想到为躲避战乱,不但自己逃难在外,连朝廷都居无定所,可是眼下侵略者仍然猖獗,让诗人对眼前感到困苦,对未来感到迷茫。
推荐文章: 读厚黑学有感800字 解读读岳阳楼记有感600字 观看红色故事有感作文
延伸阅读:
读厚黑学有感800字
解读读岳阳楼记有感600字
观看红色故事有感作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9869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