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意思是: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所作《诫子书》,原文选段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意思是: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所作《诫子书》,原文选段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1、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
2、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3、与:跟随。
4、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5、遂:于是,就。
6、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7、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核心答案要点: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意思是: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所作《诫子书》,原文选段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最近,经他人推荐我阅读了《沉默的大多数》,每一次都是拿起了放不下,放下了心里又有连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做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
等待着明天,因为明天才有新的希望:等待成长,因为有成长才会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等待
1、描写思路:首先写《一滴水可以活多久》是个什么类型的故事,然后写《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比欧洲早700多年。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心思想:呼风唤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
我们已经被可恶的疫情封闭在家两个月了。日复一日的进行着家中循环游,这种生活要多无聊
本文以古老的纸质课本为线索,通过描写玛琪和托米的 讨论展开故事,写出“机器学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