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翻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翻译

来源:快懂网 2021-11-25 00:00 4381 人看过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翻译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意思是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该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翻译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意思是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该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翻译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意思是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该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作者:先秦 孟子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东。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扩展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

  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

  因此,各个诸供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

  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

  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核心答案要点: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翻译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意思是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该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推荐文章: 解答论语每一则的感悟50字 论语十则译文翻译 德胜员工守则读书心得优秀版
延伸阅读:
解答论语每一则的感悟50字
论语十则译文翻译
德胜员工守则读书心得优秀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4381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 解答论语每一则的感悟50字

    解答论语每一则的感悟50字

    2022-06-133820 人看过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

  • 论语十则译文翻译

    论语十则译文翻译

    2022-06-176309 人看过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 德胜员工守则读书心得优秀版

    德胜员工守则读书心得优秀版

    2022-06-264674 人看过

    《德胜员工手则》,这本书融入了东西方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始终贯穿着诚信、敬业、勤劳、

  • 故事二则相关资料

    故事二则相关资料

    2022-04-155069 人看过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

  • 消息二则批注

    消息二则批注

    2022-04-089095 人看过

    《消息二则》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两篇战地报道。主要内容是为了及时准确向全国人民播报前线

  •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

    2022-03-223872 人看过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 消息二则是什么体裁的新闻

    消息二则是什么体裁的新闻

    2022-04-206328 人看过

    消息二则属于纪实类新闻题材。1、《消息二则》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两则

  • 请问《礼记》二则选自

    请问《礼记》二则选自

    2022-03-134453 人看过

    《礼记》二则【朝代】先秦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