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什么意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什么意思

来源:快懂网 2022-06-21 14:19 694 人看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什么意思: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什么意思: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什么意思: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劝学》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全文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文中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二、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

      核心答案要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什么意思: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
推荐文章: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缩句 解析无言之美的段落划分 无言之美如何论证
延伸阅读: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缩句
解析无言之美的段落划分
无言之美如何论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694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缩句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缩句

    2022-02-038268 人看过

    答:园子带来了欢乐详解:祖父的(定语去掉)园子(主语保留)给我的童年(状语去掉)]

  • 解析无言之美的段落划分

    解析无言之美的段落划分

    2022-02-02750 人看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文章举

  • 无言之美如何论证

    无言之美如何论证

    2022-05-066685 人看过

    1.引出话题:“无言之美”。以孔子的话,引出了“无言”这一话题引起 下文有关美学观点的论述

  • 无言之美赏析句子

    无言之美赏析句子

    2022-02-226126 人看过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

  • 无言之美学情分析

    无言之美学情分析

    2022-04-04339 人看过

    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何作用?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

  • 无言之美分段

    无言之美分段

    2022-02-223421 人看过

    第一部分(1—3):引出论题:生活中充满“无言之美”。第二部分(4—12):从不同的方面,采用

  • 无言之美举例论证

    无言之美举例论证

    2022-02-125338 人看过

    无言之美,用于表述意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所能出现的最高层次的审美形态与审美境界。世界上

  • 无言之美每段段意

    无言之美每段段意

    2022-02-193567 人看过

    第一部分(1—3):引出论题:生活中充满“无言之美”。第二部分(4—12):从不同的方面,采用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