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简短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简短

来源:快懂网 2022-06-28 13:18 3367 人看过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简短 】核心答案要点: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人生不应该荒废,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由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整首诗共10个小节,由听范读课文为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围绕“池子与河流”梳理出课文两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二、读好对话,比较人物的不同想法。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中以“读”为线,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比较出池子与河流的不同:一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做法各有什么不同,池子只“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可见池子终日过得清闲安逸,无所事事;而河流则“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可见河流过得忙碌、辛劳。二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志向各有什么不同,体会出池子只求得过且过,无忧无虑,贪图安逸;河流则胸怀大志,奔流不息,给人们带来利益。三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命运各有什么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受到人们尊敬;池子则已完全枯干,被人们遗忘。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读懂故事内容。

三、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见解。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而延伸到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要义所在。本课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池子或河流这样的人吗?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在对比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后,再将自己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再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知识点运用——前后引号的用法。学生通过细读本课第1至8小节里的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发现有的小节只使用了前引号,却没有使用后引号,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反复读,学生们发现1-6小节都是池子的话,7-8小节是河流的话,从而顺势引导得出: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连续几个自然段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则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一个前引号,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末尾用一个后引号,前面自然段的末尾都不用后引号。从而明白,本课中,第1至6节都是池子的话,属于连续引用,所以第1至5小节都只有前引号,没有使用后引号,池子的话在第6小节结束,所以该小节使用了后引号。

整节课,学生们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到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全干掉了;最终懂得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

以上就是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简短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推荐文章: 解读方与圆的智慧读后感 方与圆读后感3000字 老人与海读后感450字左右(老人与海读后感450字)
延伸阅读:
解读方与圆的智慧读后感
方与圆读后感3000字
老人与海读后感450字左右(老人与海读后感450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3367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