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的创作背景:
《月夜》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萧红墓畔口占》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诗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是作者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风雨吟》《风雨》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
《统一》作者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爱情,另一个是政治。20岁那年,聂鲁达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由此登上智利诗坛。几乎在同一时期,他作为外交官的政治生涯也步入正轨。1945年,聂鲁达被选为国会议员,同年,他加入智利共产党,但不久便因政治迫害流亡国外。他的诗集《漫歌》就创作于这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全书共分为15章,以雄浑的手笔描绘了美洲大陆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组诗《马丘比丘之巅》也被收录其中。在某种意义上,《漫歌》可以视为聂鲁达对自己前半生的一次总结。
以上就是短诗五首创作背景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935年,川端康成执笔写《雪国》,最初是分章独立地在杂志上发表,1937年汇编成书。后来几经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
《饮酒》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
知 识 重 点十 五 从 军 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教学目的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抒发的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短诗三首》中《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
1.诵读诗歌 把握律诗对仗押韵特点2.描绘画面 写出诗人笔下景物美感3.知人论世 探究诗人灵魂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2.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