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来源:快懂网 2022-03-06 18:19 9077 人看过
倒叙。《十六年前的回忆》分段、小标题:被捕前:(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时:(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法庭上:(第
【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核心答案要点,下面整理一些相关解答,希望可以帮大家了解更多知识。

倒叙。

《十六年前的回忆》分段、小标题:

被捕前:(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被捕时:(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被害后:(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主题: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以下事情: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以上就是【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推荐文章: 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 解析华罗庚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请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的道理
延伸阅读:
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
解析华罗庚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请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9077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