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1、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钱):dàng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
5、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伏丛莽间”“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板书:继续战斗虽死不渝)。“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集”,空间较小;“收”,缺少声势;“率”,不含招集之意。“斩”这个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打”,没有毙敌之意;“杀”,褒贬不明;“伐”,也无毙敌之意。“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7、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
以上就是【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仔细的品读每一个字每一页,每一个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这句话来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本小说描写了孙悟空
今天,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很好看的书,他叫《笨狼》。他讲述的是一个穷人和富人之间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
《一棵神奇的树》读后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一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海底两万里》的科幻小说,是由法国作家儒
《雪域豹影》第三章读后感《雪域豹影》写的是生活在滇北高原梅里雪山一带的雪豹的家庭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后感有人曾说过,鲁迅的文字锋芒如利刃,尖锐而有力,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