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童年的发现名师教案

童年的发现名师教案

来源:快懂网 2022-02-26 01:47 5778 人看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
【童年的发现名师教案 】核心答案要点,下面整理一些相关解答,希望可以帮大家了解更多知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童年的发现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学生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以上就是【童年的发现名师教案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推荐文章: 童话故事读后感100字左右 跨越百年的美丽小学课文 《童年》读书笔记50字
延伸阅读:
童话故事读后感100字左右
跨越百年的美丽小学课文
《童年》读书笔记50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5778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