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① 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 颈联写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④ 尾联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赏析《赤壁》
⑴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杜牧黄州刺史时。赤壁是东汉献帝13年,周谕大败曹操。但杜牧所写的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岗,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⑵ 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⑶ 赏析课文:
⑷ 思考:
①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起?
② 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③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乔”在文章中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切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④ 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叙事──议论)
⑸ 指导背诵
3、赏析《过零丁洋》
⑴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逃脱,后继续黑心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之元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⑵ 朗读感知课文:
⑶ 讨论思考:
①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② 颌联“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么?
③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分析:首联:回顾诗人经历:诗经书入仕途 走兵抗元,频繁战斗四年 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用比喻修辞)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小结: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4、赏析:《水调歌头》
⑴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任密州大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词中由抑郁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书,余词尽废。”
⑵ 讨论思考:上片:
① 开篇疑问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处境寂寞的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② 理解“归”、“琼楼玉宇”(明指月宫暗指朝廷)“不胜寒”(明写对月宫气候想象,暗抒对朝廷内政治斗争氛围感受) ③ 理解“何似在人间”中的“人间”?(指密州,是双关,既与上天呼应,又与朝廷相对) 小结:上片写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片:
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光的转移、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寄寓了怀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②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开阔胸怀)
③ 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态度?(表达了诗人要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祝愿,并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5、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⑴ 背景介绍: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生活。
⑵ 朗读课文 ⑶ 赏析:划分层次: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后二句:写作者的感慨 ⑷ 思考讨论:
① 第二层中,哪一句让我们看到由盛转衰过程的真实写照(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② 最后一句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家中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判。
⑸ 指导背诵 ⑹ 小结: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生活。 请学生说说对古代诗歌的了解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出示思考题,请学生讨论明确 师生明确,形成板书 指导背诵,根据理解和结构层次背诵 请学生当堂将相应的诗句填写在黑板板书上 请学生讲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请学生评价“赤壁之战”的战役 小组讨论后明确 要求学生根据理解记忆背诵 请学生说说对文天祥的了解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出示思考题,请学生小组讨论 整理课文内容并形成板书 要求学生根据理解记忆背诵 说说了解的苏轼,回忆苏轼的作品 说说对词的了解 朗读课文上片并思考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指导背诵 请学生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朗读课文并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过零丁洋
首联:回顾诗人经历:诗经书入仕途 走兵抗元,频繁战斗四年 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用比喻修辞)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 下句写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二、 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三、 后二句:写作者的感慨
以上就是【诗词曲五首教案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繁 星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二
史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一
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而《香菱学诗》是我们的一篇课文,我看了香菱的学习用功不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
说到陆游,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他的词,从小在学校学习时就已学了无数的篇目。但是读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泱泱中华,千年文化,似那浩瀚苍穹中的耀眼明星,璀璨夺目。沧海桑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