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苏轼的一生观后感

苏轼的一生观后感

来源:快懂网 2022-06-10 22:46 7116 人看过
《苏轼的一生》观后感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
【苏轼的一生观后感 】核心答案要点,下面整理一些相关解答,希望可以帮大家了解更多知识。

《苏轼的一生》观后感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看了《苏轼的一生》,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谁也不曾忘却那一抹身影,历史的长城上有他烙下的重重一笔,甚至他小指的指纹,都如此清晰。

他就是苏轼。轼者,车前木也。他的名便注定了他的命,正如那横木居于车前,他站在千千万万人前,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他聪颖、善思、敏捷、好学。饮洒乐甚,便扣弦而歌;情景生慨,便出口成章;兴致浓处,便吟诗作赋;思乡情切,便举酒对月……

他也曾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着“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有着弯弓射大雕的壮志,也有“把酒问青天”的思念和“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伤痛。

乌台诗案,一贬再贬。

携朝云贬谪万里之外,他也无数次回首,故土越来越远,他越行越远。

但子瞻不愧为子瞻。凄风苦雨吹不折、打不残他的心,惊涛骇浪掀不翻、扳不断他的魂,不屈、不饶、不退、不避、不沮、不伤。

赤壁之游,他感叹万物兴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却又不沮于人。

生短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欣喜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景,沉醉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惆然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萧。苏轼不仅仅是一个才子,更多时候,他是一个孩子。

贬谪又如何?流放又如何?丢官又如何?官场之处,自有大好河山入眼,自有渔歌嘹亮贯耳,自有暖风微微拂面。只因他是苏轼,所以可以纵情山水,忘却烦忧,可以驾一叶扁舟游四海,可以举一杯浊酒属五湖。

他将政治阴影抛诸脑后,转身迈向地平线那里,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腾,一抹红霞在日边绽放,一抹笑容在他嘴角绽放。

他不是追名逐利的鸢,更不是目光短浅的鼠。伴君如伴虎,他懂的,才会毅然决然,才会那么恬然与山水为伴。谁也不曾忘却那一抹身影,历史的长城上有他烙下的重重一笔。他是苏轼,站在千千万万人前的苏轼,转向光明,舍弃阴影的苏轼,回望历史,也还听见他在低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上就是【苏轼的一生观后感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推荐文章: 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 解析华罗庚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请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的道理
延伸阅读:
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
解析华罗庚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请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7116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