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丰子恺的故事读后感500字(关于丰子恺的故事100字)

丰子恺的故事读后感500字(关于丰子恺的故事100字)

来源:快懂网 2022-06-24 03:33 8236 人看过
丰子恺《陋巷》读后感《陋巷》说的是丰子恺三次拜访马老先生的经历,记录了丰子恺由“学生的人”到“悟者的人”的转弯。即由渐变到质变。丰子恺以《陋巷》为题陈
【丰子恺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核心答案要点,下面整理一些相关解答,希望可以帮大家了解更多知识。

丰子恺《陋巷》读后感

《陋巷》说的是丰子恺三次拜访马老先生的经历,记录了丰子恺由“学生的人”到“悟者的人”的转弯。即由渐变到质变。

丰子恺以《陋巷》为题陈述三访马一浮老先生的经历,其用意可谓别具匠心,隐喻的境界与刘禹锡的《陋室铭》应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说白了就是对物质生活的环境要求降到了最低,这样的环境往往是那些大师们精神与思想生活的栖息地,他们人格的厚重和智慧的深邃决不会为一个“陋”字所能淹隐。也许,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茨威格要这样描述托尔斯泰:“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归宿……”

陋的外在在常人看来定然是寂寞的,而对于大师们来说,这正是他们的追求,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最好去处。人生在世可以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但能够成就的境界并不多,要达到有境界的高度,耐得住寂寞是必须的,而且伴随寂寞的,是孤独,也许就是大师与常人不同之处。马老先生肯定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孤独的心,所以才几十年深居在那陋巷中,正如贾平凹说的那样:“尘世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大师们的成就正是在寂寞与孤独的地基上才得以建树。孤独意味着少有同类,若大师们的精神思想不是“异数”,又何以称得上大师呢?他们仅有的相通在于,都以寂寞和孤独为友。如是,就有这样的声音:我们到底是处于文化繁荣的盛世,还是活在远离大师的时代?

在常人眼里,世事无常,最难预料,丰子恺也曾因无常而困扰,但马一浮老先生却认为:“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乍听,这似乎有违常理:变化的东西怎么会比不变的东西更易于人画,仔细一想,还真有道理。无常总是具体的,由限的,突如其来也好,悲欢离合也好,天灾人祸也好,都能找到表达的具象,唯独“常”却难以言表,然而,在马老先生看来,常也是可画的,因为无常即常。

其实,人生的境界就如同在一条巷的安居,耐不住寂寞和孤独的人居在巷口,便于跑到繁华的大街上满足物的欲求,而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的人则居于巷的深处,以此求得心的充实。

以上就是【丰子恺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推荐文章: 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 解析华罗庚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请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的道理
延伸阅读:
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
解析华罗庚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请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8236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