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先生的众多文学著作中,有一篇短小,精炼,却寓意深刻文章,名叫《一件小事》。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车夫的淳朴与善良,而是鲁迅先生敢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文章讲述了民国六年的冬天,鲁迅先生雇了一辆人力车去赶路,却碰倒了一位老妇人。尽管鲁迅先生坚持认为她没有受伤,车夫却毫不理会,带着老妇人走进了警局,通过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这件小事,使鲁迅先生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鲁迅先生对国家没有了希望,已经不在乎那些所谓的国家大事,脾气越来越坏,也开始看不起人。开头中,当车夫扶起老妇人时,鲁迅先生没有同情,而是在一旁幸灾乐祸:“车夫多事,也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在看到了车夫的行为后,作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自己:“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批判自己的渺小,心灵的黑色,对车夫的尊敬溢于言表。结尾,作家做了深刻的反省,改变了以前的自己,有了新的希望。时时在困难的时候用这句话鞭策自己,“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渐渐联想到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我从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自我解剖,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反省,甚至也很少听取别人对自己批评,就算有缺点也不承认:一次考试,我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回家后边和爸爸开始了分析,中间的许多错题,我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才丢分。可我却自欺欺人,坚持认为自己学的很好。爸爸一指出我的错误,我就怒目圆瞪,强词夺理地反驳:“才不是这样的,我明明就是粗心大意!”紧接着,又想尽办法,证明这些题目以前正确过。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自己的缺点。想起这件事,我不禁感到万分后悔。对“别人的解剖”都无法接受,那又怎么可能自我解剖呢?
鲁迅先生为什么拥有这样的成就?因为他不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具有敢于自我解剖的勇气,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缺点时,不是逃避,而是勇于正视它,敢于与它搏斗而不在意他人的指指点点,这样,你才能走向成功!
以上就是【一件小事读后感 】的全部解答,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词作者岳飞是我最喜欢的大英雄。《满江红》激昂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
这个寒假,我在拜年的余暇中读了《华罗庚》这一本书。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
1、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可真是一本特别好的书啊!里面有很多很
今天,我在家里一个人静静地看《食蚁兽的餐厅》这个故事。故事让我知道了一个俗语——“
九月,我读了《狼王梦》,读后,我很佩服母狼紫风,它为了把三个儿子培养成显赫的狼王,
这段时间,我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从中我感受到了季羡林爷爷对生母的思念和对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