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中关于尼采的部分在第三段,主要采用类比论证。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用同类事物(尼采和中国人)相比较。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鲁迅在文中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以上就是【解读拿来主义尼采是什么论证 】的全部解答,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
出自鲁迅杂文《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创作于1934年6月4日,文章中共计9个段落,文章的前半部分批评了国民党
拿来主义名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
《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文中
作者简介(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