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赏析:美之为美:即美之所以是美。这是说美的定义,或美的标准。同理,善之为善说的是善的标准。
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这里美和恶、善和不善的定义,是符合肯定即否定这一关系。天下的人明白美的定义,实际上是对美设定了标准,但不论是何种渠道产生的美的标准,主观的还是被动的,在你设定美的同时,等于宣称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是不美,就是丑。
更深层次的看待美善这类司空见惯的概念,人们总是单向度的赞美善,打击恶,却不知美背后隐藏了丑,善背后隐藏了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世人恰恰相反,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恶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不信之。
世人对自己的善恶美丑标准深信不疑,但这不符合玄同妙理。赞美善人,抛弃恶人。这是小善,不是大善。所以,老子赞美的是大善大美。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美才是大美,不居功的玄德才是大善。老子这里赞美的不是世人的小美小善。老子告诉世人,世俗的美与善没有真正摆脱丑与恶。
以上就是【老子四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的全部解答,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是祈使句,而且是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
老子四章语法: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句)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即“合
老子四章高考考。老子四章是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道德经》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
1、《五石之瓠》的核心概念:对待事物的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
1、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世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3、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天下一家打一生肖,天下一家生肖为龙。龙在古代代表着天子,天子则是将天下统一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