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 守株待兔是什么故事

    守株待兔是什么故事

    2021-10-14 788人看过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一个树桩上,捡回去卖了几块钱感觉这个比种地来钱快,然后就天天不去干活守着树桩等兔子再来撞,最后就饿死了!这个故事主要是讽刺那些想要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人,也揭

  • 有梅花的诗句

    有梅花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有梅花的诗句: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 祝福老师的诗句

    祝福老师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祝福老师的诗句有: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4、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5、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6、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7、诗境何人

  • 月亮思乡的诗句

    月亮思乡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月亮思乡的诗句有: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7、砧杵敲残深巷月,

  • 有关燕子的诗句

    有关燕子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有关燕子的诗句有: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4、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西游记故事情节概括

    西游记故事情节概括

    2021-10-14 788人看过

    西游记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第二部分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

  • 寓言成语有哪些

    寓言成语有哪些

    2021-10-14 788人看过

    寓言成语有:1、指鹿为马,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2、叶公好龙,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3、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孟尝

  • 描写杨柳的诗句

    描写杨柳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描写杨柳的诗句: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7、春

  • 有关中秋的诗句

    有关中秋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有关中秋的诗句: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5、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6、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描写季节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季节的诗句有哪些

    2021-10-14 788人看过

    描写季节的诗句有: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2、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7、草萤有耀终非火

  • 元宵诗句

    元宵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元宵诗句有:1、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3、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4、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5、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6、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7、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8、而去年元夜时

  • 表示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表示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2021-10-14 788人看过

    表示春天的诗句有: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7、随风潜入夜

  • 关于国庆的诗句

    关于国庆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关于国庆的诗句有:1、举国上下庆国庆,遥想当年战鼓惊。2、全国人民齐祝兴,皆出儿女爱国心。3、每次念及都忍不住让眉眼弯起,身负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创造着举世瞩目的惊奇。4、金秋十月好心境,举国欢腾迎国庆。5、华夏河山遍红旗,中原内外皆兄弟

  • 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有: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3、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4、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少年易学老难成,

  • 带有比喻的诗句

    带有比喻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带有比喻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燕草碧

  • 迎难而上的诗句

    迎难而上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迎难而上的诗句有: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7、粉骨碎身

  • 运用典故的诗句

    运用典故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运用典故的诗句有: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

  •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含义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含义

    2021-10-14 788人看过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含义是: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而如今此时此

  • 带不的诗句

    带不的诗句

    2021-10-14 788人看过

    带不的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7、劝

  • 1

    开花送余寒,结子及新火。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

  • 2

    羞花指的是杨贵妃;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

  • 3

    伊昔趋青锁,尝叨奉紫宸。燕间承仄席,清问及垂纶。宠荷皇恩重,归惭白发新。粉身那足报,结草是吾邻。

  • 4

    寂寞荒庭总是秋,菊花开晚尚风流。斜阳病起一相对,底事旁人不解愁。

  • 5

    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太官令却献,黄帕不来封。

  • 6

    战国七雄灭亡的先后顺序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随后秦国统一天下,建立起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7

    柬埔寨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国家,不属于哪个国家所有;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

  • 8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 9

    嬴稷有两个儿子,长子悼太子,次子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秦昭襄王在位了56年,儿子秦孝文王安国君53岁才正式在位,仅仅在

  • 10

    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