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TAG标签 > 钠
  • 钠和水化学现象

    钠和水化学现象

    2021-07-19 7405人看过

    现象是钠浮于水面,钠融化成了小球,小球快速的游动着,慢慢的变小了,最后消失,还发出了嘶嘶的声响,在滴入酚酞试液之后,溶液呈现出了红色。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浮在水面了,

  • 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

    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

    2021-07-19 9508人看过

    现象是钠下沉了(乙醇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有气泡出现,但没有爆鸣声(气体产生却被乙醇隔绝,没有与空气接触,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没爆鸣声);反应结束之后,试管壁变热了,不过

  •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021-07-19 6282人看过

    这种是酚钠和酸反应的情况,在有机化学中为取代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C₆H₅ONa+CO₂+H₂O=C₆H₅OH+NaHCO₃,酸性的强弱顺序上是碳酸大于苯酚大于碳酸氢根,因此反应为强酸置换弱酸反应,在

  • 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2021-07-19 1672人看过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不管多少,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C₆H₅ONa+CO₂+H2O=C₆H₅OH+NaHCO₃,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生成碳酸,苯酚钠和碳酸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由

  • 钠离子内流是什么运输

    钠离子内流是什么运输

    2021-07-17 6234人看过

    钠离子内流这种现象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方式,兴奋产生时,在神经细胞的内外膜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电流,此电位差是由于钠离子内流而形成的,即动作电位。

  • 钠需要储存在什么液体

    钠需要储存在什么液体

    2021-07-17 7859人看过

    钠需要储存在煤油中。在化学性质方面,钠很活泼,在常温和加热的状况下,能分别和氧气化合,和水能产生剧烈反应,如果量比较大,还可能会发生爆炸。但是煤油和钠不会发生反应,而且煤

  • 过氧化钠溶于水破坏什么键

    过氧化钠溶于水破坏什么键

    2021-07-17 2891人看过

    离子键和共价键。当过氧化氢溶于水之后。过氧化氢和水产生了反应,反应的过程中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在这种情形下破坏的是离子键、共价键。由于活泼金属、非金属能够形成离子键,而

  • 伴随钠的同向转运而被吸收的物质有

    伴随钠的同向转运而被吸收的物质有

    2021-07-17 2670人看过

    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比如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细胞里正常的生命活动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以及生物素等都会伴随那的同向转运而被吸收。不过像

  • 钠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钠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2021-07-17 9044人看过

    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一主族,钠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金属元素。化学上,钠的符号写作Na原子序数则为11,外表上钠表现为银白色,质地较一些金属而言比较软。

19条记录
  • 1

    基本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2、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3、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不

  • 2

    研究生具备两年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年限就可以考二建,若是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报考,那么至少需要毕业两年,

  • 3

    come from 和 be from的区别:中文意思不同、用法不同、侧重点不同。come from意为来自某处、出生于、出身于,用于一般现在时,

  • 4

    上海对“三支一扶”人员在服务期间的生活补贴,分为日常生活补贴和政府奖励两部分发放。日常生活补贴由区人才服务中心

  • 5

    科二倒车入库30公分如此看才正确:先目测测定以考场划定的“车库”库角的角尖45度斜角方向时,车后尾大约距离30公分时,

  • 6

    一个物体是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的,因为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无法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再者物体之间的

  • 7

    商务手表,顾名思义,既不是出席晚会佩戴的正装表、珠宝表,也不是专业运动表。有些传统的行业规范,要求人们佩戴诸如

  • 8

    吉林省考成绩可在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系统查询笔试成绩,查询网站为吉林公务员考试网。在成绩公布后,考生

  • 9

    ​江西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申论分为省市县综合管理、

  • 10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没有统一的教材的。要仔细研读国家的考试大纲,只有明白其中的重点,次重点,非重点,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