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齐桓晋文之事划分层次并概括

齐桓晋文之事划分层次并概括

来源:快懂网 2022-11-02 00:00 0 人看过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
【齐桓晋文之事划分层次并概括 】核心答案要点,下面整理一些相关解答,希望可以帮大家了解更多知识。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所以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然后再紧紧抓住齐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在这里,孟子不是空泛的论述,而是抓住了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首先,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喻。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齐宣王不能实行王道,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一心要实行“霸道”。孟子先以“兴甲兵”几句,不直说霸道,却列举了霸道的种种害处,使齐宣王不得不说出“吾何快于是”,从而引导他说出“大欲”。“笑而不言”四字,写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仍是霸业,却故意以口腹声色之娱来揣度,形成文章的顿挫,然后道破其“大欲”乃是以力争霸天下,点明齐宣王的“大欲”后,旋即以“缘木求鱼”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他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宣王不禁惊言:有这么严重吗?孟子再步步进逼,以邹与楚战为喻,说明齐若与天下对抗,强弱不均之势显而易见,从而导出小不敌大、寡不敌众、弱不敌强的结论,以使齐宣王彻底放弃“霸道”。霸道的危害既已讲清,孟子再正面铺写行仁政王道的威力,就不能不令齐宣王怦然心动了。

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经过上文对王霸利弊的说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这一王道仁政模式,以排比句对称说出,说王道制度,极言其利。只要做到这一点,老百姓归附,犹如万条江河归大海,形成“孰能御之”之势。全篇最后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作结。

以上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划分层次并概括 】的全部解答,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推荐文章: 齐桓晋文之事800字 齐桓晋文之事优质课一等奖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
延伸阅读:
齐桓晋文之事800字
齐桓晋文之事优质课一等奖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点赞 有用 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
  • 齐桓晋文之事800字

    齐桓晋文之事800字

    2022-11-120 人看过

    此文洋洋洒洒,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针对齐宣王自恃国力强大,欲“莅中

  • 齐桓晋文之事优质课一等奖

    齐桓晋文之事优质课一等奖

    2022-11-090 人看过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

    2022-11-090 人看过

    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称王天下了。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

  • 齐桓晋文之事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的句子

    齐桓晋文之事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的句子

    2022-11-080 人看过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2.孟子

  • 齐桓晋文之事奚瑕

    齐桓晋文之事奚瑕

    2022-11-040 人看过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 齐桓晋文之事仁政

    齐桓晋文之事仁政

    2022-11-020 人看过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

  • 变形计崔晋是哪一季哪一期

    变形计崔晋是哪一季哪一期

    2022-10-310 人看过

    1、崔晋参加的是2015年3月15日《变形计第十一季》。2、本期城市主人公之一是来自大连的叛逆

  • 解读齐桓晋文之事的之是什么意思

    解读齐桓晋文之事的之是什么意思

    2022-10-310 人看过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