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翻译:
道,他像是一个永远也冲不满水的深渊一般深不可测深不可识,其深奥玄远像是一切万物的起源形成的初始和源头。我们只有透过一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开纷繁复杂的万物万象的表象,排除事物外在的影响干扰。于万物万有同光同辉、同形同尘,彻底地融入合同于一切万有存在之中,才可以感知体会到 “道”,他的确是真澈之存在,但又不可形容不可比拟其形状,又如同不存在一般。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像是上帝的祖先。
经解:
第一句断句和表述更多了。如:“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等等。老子在这章里打了一个有史以来无比类比的天大的比喻,而导致我们今天理解就难上加难了。这句断句最合经义的就只有一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意思是说:道,就像一个无限深的深渊一般,假设给它冲水却似乎永远无法冲满。渊兮似万物之宗。接着说渊兮,似万物之宗,深啊,像一切万物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或者是像是万物的祖宗。第一句的比喻老子只是形象地来表述“道”的深远,说明其不可知或者说不易知。接着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句有的直接断句为“挫其锐,和其光,解其纷,同其尘”。这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直接改了原来的表述。对这句的理解解释也是五花八门。而老子是说:揭开其外表现象,排除其纷乱繁杂,继而去融合于其光辉,混同于其形体。那么才发现:湛兮似或存,“道”是多么的深澈而又精湛啊,可以比喻为清澈的水和空气,我们去观看他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像是上帝的祖先。
以上就是【老子四章第四章 】的全部解答,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百科小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老子四章语法: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句)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即“合
老子四章高考考。老子四章是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道德经》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
1、《五石之瓠》的核心概念:对待事物的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
1、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世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3、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解析①不自生:唐成玄英疏为:“不自营己之生也”(《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指不为自己私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老子四章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