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主页 > K12教育 > 语文 >
  •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翻译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翻译为: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贵,而以忠信为宝贵。这句话出自出自《儒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一篇。《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翻译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这句话出自先秦佚名的《富贵不能淫》。

  • 友谊给人力量的名言或诗句

    友谊给人力量的名言或诗句

    2021-09-26 788人看过

    友谊给人力量的名言或诗句: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受人之托,终人之事。3、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4、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5、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6、士死知己,怀

  • 目贵明的文言文翻译

    目贵明的文言文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目贵明》的翻译为: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智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

  • 夜游孤山记文言文翻译

    夜游孤山记文言文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夜游孤山记》文言文翻译为: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没能够前去游览。农历七月十二日,刚下过雨,感到轻微的清凉,环绕着西湖的山峦,都显得空寂青翠,像刚洗

  • 菊花诗句最霸气的

    菊花诗句最霸气的

    2021-09-26 788人看过

    菊花诗句最霸气的: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6、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7、

  • 奋斗的诗句

    奋斗的诗句

    2021-09-26 788人看过

    奋斗的诗句有: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6、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7、业精于勤,荒于嬉。8、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9、时危见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出自哪一位大家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出自哪一位大家什么

    2021-09-26 788人看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出自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全句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言简意赅,境界宏远,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相当于精神上的坐标。不管身在何

  • 尽忠报国文言文翻译

    尽忠报国文言文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尽忠报国》的翻译是:绍兴七年,岳飞觐见皇帝,皇帝随口问爱卿得到过好马没有?岳飞回答我有过两匹好马。他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泉水。可是,如果不是精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给他们披上甲衣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

  • 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翻译

    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翻译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语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游松风亭》,文中写苏轼思绪变化过程,跌宕起伏,顿挫有致。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话说出,真率亲切。其间几处宋时口语的运

  • 雪夜访戴文言文翻译

    雪夜访戴文言文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雪夜访戴》的翻译是: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

  • 《史记》全文及翻译

    《史记》全文及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史记》的翻译是: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神异灵敏,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笃实敏捷,成年以后明察事理。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

  • 中秋节最经典的诗句团圆

    中秋节最经典的诗句团圆

    2021-09-26 788人看过

    中秋节最经典的诗句团圆: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中秋月圆圆,人儿团圆圆。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6、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7、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8、

  • 爱国情感的诗句

    爱国情感的诗句

    2021-09-26 788人看过

    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有: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那一定会很好》中心思想

    《那一定会很好》中心思想

    2021-09-26 788人看过

    《那一定会很好》的中心思想是:让人们体会树种子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以及为人们服务的快乐。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

  • 云遮月的诗句

    云遮月的诗句

    2021-09-26 788人看过

    云遮月的诗句有: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2、好雨不雨风不风,苍茫云海间。3、奈良香火唐年寺,未许乌云遮月圆。4、三两黑云遮月明,淅沥落雨打浮萍。5、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6、云遮月桂几枝恨,烟罩渔舟一曲歌。7、苍

  • 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什么填诗句

    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什么填诗句

    2021-09-26 788人看过

    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什么填诗句:怕得鱼惊不应人。原诗来源于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诗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

  • 鸣机夜课图记文言文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文言文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鸣机夜课图记》文言文翻译: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

  • 不忠不孝文言文翻译

    不忠不孝文言文翻译

    2021-09-26 788人看过

    不忠不孝文言文翻译为: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假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仲弓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

  • 初冬的诗句 古诗

    初冬的诗句 古诗

    2021-09-26 788人看过

    初冬的诗句有:1、寒风吹日短,风浪与云平。2、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4、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6、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7、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1

    开花送余寒,结子及新火。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

  • 2

    羞花指的是杨贵妃;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

  • 3

    伊昔趋青锁,尝叨奉紫宸。燕间承仄席,清问及垂纶。宠荷皇恩重,归惭白发新。粉身那足报,结草是吾邻。

  • 4

    寂寞荒庭总是秋,菊花开晚尚风流。斜阳病起一相对,底事旁人不解愁。

  • 5

    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太官令却献,黄帕不来封。

  • 6

    战国七雄灭亡的先后顺序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随后秦国统一天下,建立起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7

    柬埔寨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国家,不属于哪个国家所有;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

  • 8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 9

    嬴稷有两个儿子,长子悼太子,次子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秦昭襄王在位了56年,儿子秦孝文王安国君53岁才正式在位,仅仅在

  • 10

    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